" />
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罗布沙镇:以“四项活动”为抓手,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2024-12-30 10:14:28 来源:网信曲松
近年来,罗布沙镇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实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把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2024年更是以“讲政策、话发展、优环境、促和谐”为民服务活动为抓手,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幸福罗布沙篇章。
讲政策,夯实民族团结根基。政策是民族团结的基石,罗布沙镇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强化政策学习。紧紧围绕党中央、区党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重大会议、重要文件,将学习内容纳入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层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政策清单,引导广大干部深刻领会现行政策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确保全面掌握业务,高效为民服务。全年共开展各类学习活动80余次。二是丰富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宣讲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借助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要求、法律法规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确保政策深入人心,惠及每一位群众。以开展各类活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甜茶馆里话党恩”等为契机组织开展集中宣讲30余场次,入户宣讲20余次,受众群众2800余人次,发放宣传物品700余份;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转发各类政策知识260余条;利用广播播放政策知识、科普知识等70余条。三是精准靶向宣传。对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对于老年人群体,侧重宣传养老、医疗、老年优待等政策,通过上门走访、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确保他们能够了解政策;对于中青年群体,重点宣传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借助手机短信、工作群等进行推送3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话发展,共筑民族团结梦想。在民族团结的大框架下,罗布沙镇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谋划项目。一是谋划多元发展路径。紧紧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共谋“十五五”项目,谋划道路交通项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村委会提质提升项目等。围绕特色资源,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延伸产业链条,针对性谋划饲料厂建设项目,预计投资600余万元,切实补足产业发展短板,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积极谋划成功申报投资3000万元2025年朱麦沙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进一步为朱麦沙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朱麦沙村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结合实际成功申报投资1500万元的第一期经果林产业项目,为当地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也为下一步生态旅游和绿色发展迈出了第一步。二是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鼓励不同民族的群众参与到各个产业中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大力探索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引导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在利益联结上发挥好各自优势,把推动农牧民增收与促进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互利共赢的结合点,确保利益联结既联得上更联得实。目前,朱麦沙村高山牦牛养殖项目已由村集体负责养殖,持续探索创新养殖模式;同时,立足脚下“这块地”,订单式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农牧民队伍,使农牧民通过培训从素质、技术、技能等方面有所提高,成为农牧业经营的主力和主人。这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团结。三是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全体居民共享成果。罗布沙镇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各族群众的利益分配,确保发展成果公平惠及每一个人。同时,坚持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在矿山生态治理和修复过程中,吸纳当地260余名劳动力参与生态修复,租赁群众运输车辆230余辆,带动群众增收2394万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大力推进道路硬化拓宽、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公厕新建修缮,同步打造生态景观,依本地特色植绿造景、建园增绿,镇容村貌由此焕然一新,街道净、空气新、环境优,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通过这些措施,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实惠,增强了他们对民族团结的信心,更加积极地投身到镇里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优环境,营造民族团结氛围。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民族团结的外在体现,罗布沙镇加大了对环境建设的投入,努力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一是组织“文明实践+清洁”志愿服务,助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村居周围、道路沿线、河边沟渠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整治行动,同时志愿帮扶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做好上门清洁卫生工作。通过广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实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做到不留盲区、不走过场。截至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3500余人次;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110余处,清理河边垃圾50余处,清理柴草杂物180余处。二是开展“文明实践+宣传”活动,营造卫生整治浓厚氛围。通过志愿者、党员群众入户走访,微信群转发推送、“大喇叭”定时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引导,让群众认识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美丽庭院”评选、人居环境评比、“红黑榜”等活动,掀起“村村整治、人人参与”的环境卫生整治热潮。截至目前,宣传各类政策和制度共40余次。三是探索“代表人士+美丽乡村”机制,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罗布沙镇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围绕如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题调研,深入一线收集民情民意,攻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难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示范和监督的作用,主动带头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乡村振兴项目,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加快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持续提升乡村“颜值”。截至目前,视察监督检查14次,收集代表意见建议9条。通过这些举措,改善了各族群众的居住条件,使大家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生活,也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种对家乡的共同热爱成为民族团结的情感纽带。
促和谐,巩固民族团结成果。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的关键,罗布沙镇一直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努力形成人人争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的良好社会风尚。一是建立健全机制。建立了健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统筹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等力量,深入两村、在建项目点、光伏项目点、矿区,围绕双拖欠、土地纠纷、家庭矛盾、邻里关系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了解掌握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诉求。截至目前,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2起,解决群众牲畜补偿款3500元。通过这些措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二是加强群众互动。积极加强群众之间交流互动,促进各民族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活动,如体育竞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吸引了不同民族的居民共同参与,他们在活动中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欣赏。截至目前,开展了“大地欢歌 四季村晚”文艺汇演、春节·藏历新年文体活动暨文艺汇演、以“文化赋能 共筑梦想”为主题的村晚文艺演出、“返家乡学子七人制足球比赛”、首届“村BA”篮球赛、第三届“铬铁杯”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大地欢歌冬季村晚等具有特色的文艺文体活动30余场次,参与的干部群众达1500余人次。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各族干部群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巩固了民族团结成果。三是保障民生福祉。保障民生福祉是巩固民族团结的根本,罗布沙镇始终把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就业方面,通过发展产业、提供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各族群众的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镇农牧民转移就业644人、1146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80.13万元;积极了解辖区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推送招聘信息,2024年应届毕业生4人均已实现就业;分别举办C照驾照、农作物栽培、编织毛毯等技能培训,参与培训农牧民83人。在社会保障方面,不断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各族群众在年老、患病等情况下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及时的救助。组织人员走村入户排查困难群众,完善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推动动态管理、应保尽保。截至目前,全镇享受城镇低保8户1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7584.04元;特困供养30人,累计发放特困补助金214927.5元;持证残疾109人,其中享受政策补贴87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7.1830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7848元;经济困难老人1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690元;实施临时救助4个突发困难家庭,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22000元。通过民生保障措施,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稳定、幸福,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的成果,使民族团结成为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追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