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智慧之地”简介
号称源于光明天神系的艾拉加里在公元十世纪成为雅砻世系的正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艾”字型地域以宁玛扎西曲宗宫殿为核心来统治四大宗奚即隆子、桑日、加查和曲松等地。
二、“艾赤派”藏文书法体历史
“艾赤”派藏文书法体是指艾拉加里仲译书写的文书。西藏地方政府从事书写或誊写文书的仲译大多是从艾拉加里和尼木地方(今拉萨市尼木县)培养。其中来自艾拉加里的仲译被称作“艾巴仲译”。
三、“艾赤派”藏文书法体特点
“艾赤派”藏文书法体,并非单一的字体。它包含了“比粗”、乌坚体和粗通体三种。并且有以下特点:一是字体小而清晰;二是节省纸张;三是历史久远;四是易识读;五是书写者男女皆宜;六是书写者身份无贵贱之分。
1.艾赤比粗体
比粗体意为用于誊写经文的字体。藏文字体有乌坚体和乌美体两种,其中乌美体有李派和丹派两大派,李派已失传。艾赤比粗源于后弘期前叶流行的珠玛体,该字体最大特点为笔画规整,有些字体呈略长方形而被称作方体。此后才形成的“比粗”体。
2.艾赤粗通体
粗通体是元代之后逐渐兴起的,在卫藏之地非常流行,成为西藏地方政府考核官员的必考内容。该字体分官体粗通、艾地粗通(艾赤粗通)和康区粗通三种。
3.艾赤乌坚体
乌坚体是最早形成的藏文字体,传说最初藏文八大字体均为乌坚体。艾赤乌坚最早是仿照吞米·桑布扎的“蛙形”体。其中琼波玉赤延续嘎瓦白孜字体格式创建“琼赤”体。“琼赤”又演变成“尼赤”与“艾赤”两种。两种字体虽为同源,但也有细微差异。比如艾赤乌坚起头形如柱头弓头,“尼赤”则如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