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东北部,2022年常住人口1.5万余人,不是很特别的一个小县城,却有32名高校毕业生有组织地在湖北省黄石市各企业工作生活、融入融合。2020年实施“鄂藏情”组团式市场化区外就业工作以来,黄石山南紧密携手,全力以赴推进组团式市场化区外就业工作,逐步实现组团式市场化区外就业规模从少量到批量、从零散到集聚、从意向选择到量身定制的转变。截至2022年底,山南市累计已有141人赴湖北就业,其中武汉51人,黄石90人,黄石占63.8%。
突破思想藩篱
2022年,曲松县单在华新水泥开发就业岗位10个,全县264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到华新水泥就业的学生53名,从实际投递简历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就业意向在华新水泥西藏分公司(地点在山南市桑日县),愿意到区外华新水泥就业的不足10人,通过企业筛选,5名学生得到了企业录用通知书,但有3名学生放弃,最终仅有2名学生成功入职华新水泥重庆分公司。从53到2,西藏籍高校毕业生艰难迈出区外市场化就业步伐,为了推动区外批量就业、稳定就业,山南市人社局开展“五进一送”活动(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牧区、进机关、进家庭,送就业创业政策),提出帮扶责任人与每名高校毕业生至少见面3次的要求,黄石援藏工作队和曲松县人社局在2个月内开展电话访谈373人次,到大学生家中反复开展家访,向学生及家长讲解区外就业政策、答疑释惑,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逐步破开区外就业观念之冰。
强化政策支撑
2022年,黄石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650元,山南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850元。入职黄石企业一般岗位底薪3000元起,在山南从事餐厅服务员底薪都是3500元起。为增强区外就业吸引力,首要通过政策扶持,实现待遇留人,山南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高校毕业生组团式区外市场就业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对区外就业山南籍员工在住房、交通、生活等方面给予补贴支持。同时,在黄石市设立联络处,为在黄就业山南籍员工提供“管家式”服务,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黄石市出台《支持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来黄就业创业实施方案》对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加大创业补贴力度、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给予落户奖励和生活补贴……与此同时,在创业场地提供、水电费、租金减免等方面也有相应优惠,在落户、随迁、子女教育、人文关怀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各项政策助力西藏山南籍高校毕业生在黄石成长成才,在黄石成就梦想,引导民族融合,实现人生价值。
推进民族交融
现在西藏籍员工分布在劲牌公司、华新水泥、振华化学、东贝集团等17家黄石援藏企业中,他们同企业共进退,同其他民族同奋斗,为黄石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在民族团结进步上画下了浓重一笔。针对极少数西藏籍员工难以适应就业企业工作岗位的情况,两地积极研究对策,对他们的职业生涯重新进行了规划。东贝集团为巴珠及其家人创业解决了场地租金等实际问题,5月1日,“博巴仓”甜茶馆在黄石正式开业,在黄石可以吃到正宗藏餐。“现在想想,当初以闯一闯的心态来到黄石就业的决定是对的。在劲牌工作体面,还有不错的待遇。”次仁群宗说,在黄石的两年里,她从最开始的孤独到日益充实,从种种顾虑到突破每一次的困难,身心得到了全面成长。“刚来的时候会想,什么时候能回去?现在想着,就在这里安家”。巴典罗布现在是黄石市白马山小学407班的代理班主任,学生们都亲切地喊他“萝卜老师”,“大学在内地读的,那时是汉族老师教我知识,现在是我来教汉族孩子,我感到很自豪”。在黄石就业西藏籍员工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开启回访之旅
5月8日,全区首批25名西藏籍员工家属组团到黄石回访考察。他们走进黄石、走进企业,近距离感受黄石工业城市的历史底蕴、感受创新城市的生机活力、感受西藏籍员工在黄石的成长和蜕变,感受黄石对西藏孩子的重视和“偏爱”。
这次回访之旅,开阔了视野,绝大多数家属从没出过远门,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使用智能电梯、第一次看到生产流水线,第一次亲身感受内地城市气息等等。参加回访的次仁多吉真诚地说“来到黄石后,发现黄石市是个很美丽的城市,黄石人对我们很亲切友好,将来有机会,希望能在黄石开店创业”。在就业思想上有了松动,收获了安心,内地不再是口中所传、脑中所想的模糊模样,通过真真切切地触摸,拨动了心弦。洛桑旦巴的母亲白玛吉宗彻底改变了对孩子在黄石就业的看法,“刚开始是不同意让小孩到内地工作的,后来对小孩在内地的工作情况也不了解,通过这次亲眼所见,消除了心中的担忧,希望洛桑旦巴在黄石好好工作”。
群众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也是最大的动力,通过搭建更多的平台,推动两地人民群众常来往、多走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鄂藏两地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