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海辗转至曲松务工的刘先生,因高原的干燥气候与水土不服,竟被难言的痔疮之苦缠身。起初尚可忍耐,时日一久,终不堪重负,决意前往山南大医院求治。然而,工友一句提醒点醒了他:“县医院如今来了援藏专家,外科、麻醉科都齐全!”山南路途遥遥,促使刘先生决定先在曲松县人民医院探探门路。
8月13日,刘先生走进曲松县人民医院。经过细致检查,来自远方的援藏外科医生刘训碧确认其符合手术条件。当天下午,他便被安排进入手术室。

午餐后,手术室内已亮起无影灯。援藏麻醉医生石晓玲早已在准备术前工作。当刘先生躺上手术床,紧张的目光不时向上飘忽,石晓玲一面轻声安抚,一面全神贯注进行椎管内麻醉。“病人紧张,麻醉时体位配合不佳,穿刺极易出现偏差甚至引发并发症。”她心中默念着专业戒律,手上动作却沉稳依旧。
此时,援藏外科专家、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沈其孝无声走近,伸出双手,稳稳协助固定刘先生的麻醉体位。在众人的守护之下,刘先生紧绷的呼吸渐渐平顺下来。沈其孝深知:“麻醉无小事,医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必须得小心翼翼,不能出事。”——这份谨慎是高原之上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由于是半身麻醉,刘先生意识始终清醒。“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轻声告诉我将有何种感觉,那份细致入微的预告,竟神奇地卸下了我心头的重负。”他后来说,“真切感受着被守护的暖意,只要放松,真就如同卧于自家床榻,并无半分不适。”
麻药生效之际,石晓玲手持棉签,轻触刘先生下肢:“痛吗?”“似乎……有点?”刘先生迟疑片刻。石晓玲复又轻点一次。须臾,刘先生终于明确回应:“没知觉了。”
无影灯下,沈其孝与刘训碧默契配合,手术刀在精准掌控下运行。短短15分钟,困扰刘先生的病痛便如高原上被驱散的阴霾,悄然退去。

术后,刘先生由衷感慨:“又快,又好,又舒适!”
当天下午5时许,曲松县人民医院急诊室走进一位40多岁女患者。因从楼梯上摔下来,致其右侧肩关节前脱位。静脉麻醉下患者入睡,沈其孝、石晓玲互相配合,一两秒就复位好了。患者微笑着醒来,观察半小时后,高高兴兴回家了。
在苍莽高原,微小病痛亦能令人举步维艰。而援藏医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风雪路途上的一点炉火,是棉签试探时的一句轻问——那是对生命尊严的无声承诺。沈其孝那句“麻醉无小事”,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正是对“人命至重”的朴素坚守:微小处倾注的心力,终将汇成托举生命的磅礴暖流。(记者 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