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红色精神永存——县中学学生赴西安、延安研学心得体会 网信曲松 2025年07月30日 21:12 西藏

2025-07-31 09:42:40 来源:网信曲松

当列车驶离西安站时,我望着窗外渐远的古城墙,忽然懂得,有些风景会褪色,有些记忆却会在心底生根,这场跨越西安与延安的研学之旅,不仅是地理上的行走,更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西安的晨光总带着历史的厚重,站在兵马俑坑前,八千陶俑组成的军阵沉默地对峙着时光,老师说,考古人员曾在陶俑的发髻里发现工匠的指纹,那一刻,这些冰冷的陶土仿佛有了温度,它们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两千多年前工匠们倾注心血的生命,大雁塔下,玄奘法师的铜像目光坚毅,让人想起他穿越沙漠时的执着,这座古城教会我,文明的传承,从来都靠一代代人的坚守。

延安的风里藏着信仰的力量,在王家坪旧址,土墙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标语虽已褪色,却依然振聋发聩,那间简陋的作战室里,地图上的红箭头蜿蜒曲折,标注着长征的路线,严老师指着桌上的油灯说,正是在这样的灯光下,《论持久战》的思想照亮了迷茫的战局,枣园的窑洞里,毛主席用过的木桌还摆着砚台,桌角的墨迹似乎仍带着温度,这些朴素的物件,比任何文字都更生动地诠释着“艰苦奋斗”的含义。

回去的绿皮动车上,同学翻看着相册里的窑洞与兵马俑,我却想起延安的星空,比城市明亮许多,像极了那里的精神,纯粹而坚定。

这次研学让我明白,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既要像兵马俑旁的松柏那样扎根历史,更要如延安的山丹丹花一般,在时代的土壤里绽放新的生机,我会带着这份感悟,更努力地学习,传承先辈精神。(曲松县中学七年级三班学生  贡觉次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