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教育

从垃圾随手扔到积分抢着挣 曲松县曲松镇小学“无废校园”撬动教育大变革

2025-09-23 09:51:07 来源:曲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捡垃圾能积分、画画能积分、写好字也能积分,在西藏曲松县曲松镇小学,一群小学生正通过日常点滴行动,兑现着学习用品自由,也兑现着自身的全面发展。

“上个学期我积了80多分,一分一块钱,去超市兑换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五年级一班的央拉措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她不仅学习好、画画好、书法好,每周还在校园捡拾垃圾,多渠道积累的积分让她实现了文具自由。

2023年,曲松县曲松镇小学借助全县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东风,在校园内掀起了一场“无废革命”。三年过去,曾经垃圾随处可见的校园焕然一新,孩子们的环境意识不断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小积分蕴含大智慧

曲松县曲松镇小学拥有17个班级,542名学生和60名教师。作为一所小学,学生们年龄小,环保意识薄弱,校园垃圾问题一度令人头疼。

“你扔一块,我扔一块,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该校书记李倩倩回忆道,“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学生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2023年,随着曲松县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县小学抓住契机,启动了“无废校园”活动。但如何让小学生们改掉随地扔垃圾的习惯,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学校创造性地想出了“垃圾兑换超市”的妙招。在值班室隔壁特意选择一间小屋,设立为兑换中心,通过积分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首先从营养餐垃圾入手推行改革。过去学生们吃完喝完后,包装袋随手扔在地上。如今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营养餐垃圾回收,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垃圾分类就能获得相应积分。

“一个学期一结算,根据积分多少进行表彰。”李倩倩介绍,“一个积分相当于一元钱,班主任拿着积分兑换来的钱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品分发给学生。”

为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学校还推出个人捡拾垃圾兑换积分活动。每个学生见到垃圾都可以捡起来兑换积分,学期结束时凭积分到超市兑换相应物品。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垃圾分类、资源利用等知识融入科学课、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让学生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讲卫生的重要性。

活动推行三年来,校园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随处可见的垃圾现在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和学生们自觉维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争取

 “这个活动从上到下,不仅学生参与,学校的领导与老师都每天在参与。”李倩倩说。学校建立了周密的检查评比机制:每周由四名领导加上德育班主任共5人轮流值班,中层领导任组长,普通老师为组员,排查校园安全,次日早会就进行反馈。

“对于做得好的进行奖励,对于做得不好的进行扣分,这会影响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文明班级的评选。”李倩倩说。

 2022年,学校还启动了“无烟校园”建设。明确规定教师在校内公共区域不能吸烟,被抓到一次罚款200元,罚款专项用于“无废校园”创建物资采购。学生可以监督老师,发现有老师抽烟的可以进行反馈,还能获得奖励。

学校建立了“日检查、日反馈、周评比”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以教师“严于律己”的示范,为学生树立“爱护环境、遵守规则”的榜样。

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

如果你觉得通过捡垃圾增加积分太慢,那就努力学习、参加各种活动——这是曲松县曲松镇小学积分制度的另一巧妙之处。

“我上半年兑换了80多积分。”央拉措兴奋地说,“通过捡拾垃圾增加积分太慢了,一个烟蒂才0.1个积分,我就通过努力学习,参加学校组织的画画、书写等活动,积分噌噌往上涨起来了。”

这种多元化的积分获取方式,意外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成绩、艺术特长、劳动实践都被纳入评价体系,打破了唯分数论的传统评价模式。

“还有很多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看到同学们兑换了很多积分,也都纷纷努力学习起来。”李倩倩告诉记者,这个兑积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学习成绩都提上来了。

走进曲松县曲松镇小学,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校园内弥漫开来。学生自己制作的黑板报、手抄报随处可见,这些创作也都可以增加积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

从校园到社会的环保浪潮

为了让“无废”理念走出校园,走进学生的家里,学校以“家访+小手拉大手”为纽带,践行“无废城市”创建中“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把“无废”辐射到家庭、延伸到社会。

李倩倩介绍,教师家访时,不仅汇报学生在校情况,还向家长宣传“无废校园”创建目的,讲解垃圾分类、减量技巧,将高原生态保护的要求传递给家长们。

家长们也很配合学校,在家里也严格要求学生讲卫生等好习惯。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当“家庭无废宣传员”,向家人讲解“光盘行动”、垃圾回收对守护雅鲁藏布江生态、建设“世界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家庭带动社区”的联动模式,环保理念在曲松县形成扩散效应,为区域“无废社会”建设注入校园力量。

这一模式不仅改变了校园环境,更在高原社区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

如今走进曲松县曲松镇小学,早已不见昔日垃圾遍地的景象。孩子们争相积分的同时,不知不觉培养了环保意识、劳动习惯和全面发展能力。

黑板报上稚嫩的字迹书写着生态保护的决心,手抄报上五彩的图画描绘着绿色家园的梦想。

小积分背后,是曲松县曲松镇小学“党建领航、制度保障、育人为本、家校联动”的教育创新实践,更是一所高原小学对“无废社会”和“生态文明”大理念的深刻诠释与践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